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30日電 (通訊員 周沛龍)長慶油田采油十一廠28日消息,主管鎮原油田的該廠成立運行11年時間,全生產區域的3176條管道無原油泄露事故。
鎮原油田生產區域地處黃河流域,油田管道流向與黑河、蒲河流域內呈十字交叉,輸油穿跨越河流多達105處,管道總長度達4000多公里。特別是大部分油井處在慶陽市巴家咀水庫上游,一旦發生管線泄漏問題,直接關乎慶陽市33萬人唯一飲用水源安全。
采油十一廠安全環?曝撠熑私榻B,因鎮原油田的在役管網均分布在溝壑縱橫的黃土塬,土質疏松特質明顯,極易隨地質災害造成滑坡、崩塌等自然險情,引發管道錯位造成次生災害,特別是在汛期,自然地質災害活躍,安全運行風險增大,管道隱患治理一直是讓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。
為了全面保障油田管道輸送安全,近年來,采油十一廠始終把管道的安全運行放在第一位置,每年都要逐條對各類集輸管道進行清水試壓、腐蝕檢測,一旦發現問題,就立即更換和補強修復。同時,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,通過采集管道流量、壓力以及輸差等運行數據,實施站間管道流量、壓力變化的實時報警措施,實現管道運行的預警管理。在重點敏感水系設置了42處高清視頻監控點,對水系情況進行24小時監控,有效提高了管道泄漏應急防控能力。
在強化技防的基礎上,采油十一廠狠抓人防措施的制定落實。按照“核心在治,重點在防”的思路,采油十一廠不斷完善各項安全環保管理制度,通過推行A、B、C三級監控管理,應用“巡護人+管道長+承包人”三級巡護管理模式,明確每一條管道的具體承包人、巡護時間、巡護內容,承包人巡護記錄必須由巡護人和管道長同時簽字確認,切實將巡護職責真正落到實處。
根據鎮原油田生產區域地處甘肅、寧夏兩省(區)地理交界的特殊位置,采油十一廠以“平安管道”建設為主線,全面做好輸油管道易打眼盜油地段、重要路口、穿越、跨越、閥室的24小時不間斷地巡查和蹲點守候,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做好日常巡護工作,在轄區管道沿線重點部位,特別是車輛易出入大路口、閥室、穿跨越等重點部位,安排專人24小時不間斷巡查看護,嚴格執行“誰承包,誰負責”原則,將責任落實到各崗位員工,嚴防油田打眼、偷盜等違法事件的發生,全力確保管道安全平穩運行。(完)
【編輯:杜萍】 |